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日前发出的手工补息“禁令”引发多方关注股票配资最大的公司,目前距离4月底的最后限期仅1周有余,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多数银行正着手自查。
不过,手工补息所代表的高息揽储仅是表征之一,银行机构的规模情结、部分企业借助优势地位低贷高存赚利息收益等多重因素造成的资金空转沉淀现象更加值得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得知,企业通过低贷高存赚利息收益的“手段”颇为丰富。对于这种现象,金融管理部门目前正从存贷两端对利率水平加以规范性引导,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在通过修订部分制度安排,进一步保障中小企业权益。
受访人士建议,未来还可进一步优化对大型企业的利润考核,使其更加聚焦主业。在完善银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的同时,继续调降存款利率以压缩“资金空转”空间、控制贷款投放节奏、整顿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仍将是治理本轮资金空转问题的切入点。
银行操作“自相矛盾”
“即日起,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出《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下称《倡议》)。
记者了解到,手工补息原本是银行在存款业务核对时,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方式,但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揽储任务,会将手工补息作为一种利息补贴的方式,变相绕开银行内部定价授权上限规定。通常,手工补息在季末业务量较多时发生,可以减少上级行抽查概率。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藏在抽屉里”的协议被置于台前,指向银行业长期存在的高息揽储和变相揽储现象。但与之相背的是,存款利率下行是当前的行业大势。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69%,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差值是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差值降低意味着银行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在此背景下,去年全年,银行业分别于6月、9月、12月三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中长期存款利率已进入“1”区间。以国有四大行为例,整存整取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65%、1.95%和2%。
一面是利润空间被压缩,一面是主动推高付息支出,银行机构自相矛盾的操作造成的“资金沉淀空转”争议已引起金融管理部门的关注。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表示,当前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但各方面对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
企业低贷高存“套路”深
《倡议》下发后,多数银行已开始着手整改。“我们接到部分合作银行的通知,之前承诺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补贴存款收益无法履约了。”北京一家大型公司财务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去年如果存贷利差超过50个基点(存款收益大于融资成本支出50bp),我们就会做,一般通过存款质押开立银行票据再贴现、存款手工补息等方式赚存贷利差;自从听说银行接通知要自查整改手工补息,公司内部评估后也觉得未来赚存贷利差收益的空间会收窄。”
另有北京的银行网点员工透露,目前银行内部在自查整改存款手工补息情况,“总行给我们的要求是,4月8日之后不允许再新增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拉存款,4月8日之前签的手工补息合同目前还能正常履约,但具体执行到什么时候还在等总行通知”。
对于银行手工补息变相高息揽储,银行也觉得“有苦难言”。上述银行员工表示,没有银行愿意付更高的成本拉存款,但基层分支行、网点为了完成存款任务有时候会不得已为之。手工补息在国有大行、股份行中较为普遍,补息的对象基本都是央国企、大型上市公司,它们的议价能力和谈判优势较强。
记者了解到,此前企业通过低贷高存赚利息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存入一笔定期存款或保证金存款,并以此在同一家银行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再去另外一家银行将票据贴现,贴现出的资金再存入银行赚存款收益。另一种是通过信用证福费廷业务赚利差,其本质与第一种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相似,但优势在于福费廷贴现融资的期限可以长达一年,而银行承兑汇票最多不超过6个月。
“这就相当于企业贴现拿出来的钱再去做存款,福费廷业务可以让企业赚一年的存款收益,而银行承兑汇票最多赚6个月的存款收益。”一股份行对公业务条线人士对记者解释,企业能做资金空转套利,本质还是因为资金的成本收益出现“倒挂”,1.7%左右的票据贴现成本倒手换来2%~3%左右的存款收益,对企业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其实看看企业财报里的财务费用、利息净支出指标就能看出端倪。
此外,亦有部分大型企业通过在债券公开市场发行超短融募集超低成本资金,转手买入银行理财赚取利差。“超短融对资金用途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通常被发行人当作企业流动性管理工具,但如果发债成本非常低,也会被个别企业用来套利。”北京一央企财务公司人士对记者称。
邹澜也表示,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截至4月19日,Wind可查阅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去年上市公司中,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有990余家,利息净支出为负(通常是指存款收益大于贷款利息支出)的公司有910余家。
多部委合力“见招拆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当前存在资金空转的根本原因仍在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
“除了少部分企业利用资金进行倒腾套利,更多的企业还是因为经营压力加大,主营业务赚不了钱或不好赚钱,只有通过这种(金融)方式来增加利润。”董希淼称。
事实上,邹澜此前谈及资金沉淀空转时也表示,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
短期来看,要解决当前部分大型企业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赚取存贷利差导致资金空转的问题,上述银行对公业务条线人士认为,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看,这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但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加以引导,比如对央企进行利润考核时,可以让企业更加聚焦主业,考核扣非净利润;可以定期审核央企协定存款合同是否超过利率水平上限等。
为了抑制资金成本和收益的“倒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从存贷款两端对利率水平加以规范性引导。除了让银行自查整改存款手工补息外,记者还了解到,有部分省级自律机制对辖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的下限做出规定,如有的地区要求一般性贷款最低下限利率不能低于同期国债利率的1.07倍,有的则要求最低下限利率不能低于同期国债利率。
不过,上述央企财务公司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于通过存贷利差赚取收益,一些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上的核心地位,在供应链业务中赚取金融收益的做法更值得关注。比如,明明账上有不少可用资金,但在给中小企业供应商支付货款时会先占款2~3个月,然后再以6个月期限的商业承兑汇票代替现金作为货款结算方式。中小企业收到商票想要贴现,还要给大企业财务公司或银行支付贴现手续费,让本可以拿到现金的中小企业无端接受账期,付出了额外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金融监管部门注意到资金空转问题并采取措施外,其他部委也在行动形成合力。工信部4月18日发布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表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账期拉长,“连环欠”现象较为突出,拟针对上市公司中的大型企业,要求其将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有关信息纳入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中,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参照大型企业适用本条例;对于上市公司中的大型企业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在年度报告等文件中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处理。
针对银行机构,董希淼也指出,银行一般有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如果制定过高考核要求,为了完成任务,资金就会超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也会导致部分资金空转。
“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邹澜称。
此外,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芦哲日前撰文指出,“盘活存量”或是治理本轮“资金沉淀空转”的主要切入点。盘活存量既包括盘活存量贷款,也包括盘活存量货币,预计今年年内或继续调降存款利率以压缩“资金空转”空间、控制贷款投放节奏、整顿贷款市场竞争秩序,理顺存款和贷款两类市场之间“降成本”的协同作用。
继续为有效融资需求营造积极宏观政策环境
孙璐璐
资金空转的成因是复杂的,如果简单归咎于企业追逐套利、银行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违反商业规律和监管规定,则仅止于浅层原因的探究。
尽管有些企业的确存在利用资金成本和收益“倒挂”赚取利差,但亦有不少企业只是通过压缩负债、存款定期化等方式实现利息净收入,这与低贷高存主动赚取额外利息收入有着本质不同。然而,这些行为的背后,虽有资金环境宽松、银行吸存放贷任务重等诱因助推,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投资收益下降、预期减弱等导致的有效融资需求偏弱,这是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
人民银行在近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中国的经济更为“轻型化”。从金融资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模式变迁角度看,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离不开债务驱动,那么未来轻型化的经济模式就需要更多依靠股权驱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需要更加均衡,才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更为适配。
对银行和企业等微观主体而言,经济转型过程中行业“大洗牌”不可避免。银行靠规模扩张提升盈利水平的日子愈发难以维持,甚至盈利能力会被规模“反噬”,调整资产结构、向精益化管理要效益日益重要。企业则面临着在“低垂的果实摘完”后,通过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技术升级等方式实现破局突围的挑战。
微观主体的这些转型皆非易事,在企业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宏观政策能做的还有很多。尽管存在资金空转,但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并不能靠抬高利率来解决,相反,需要继续维持低利率环境,有必要时甚至要继续引导利率下行,为有效融资需求提供适宜的资金环境。
金融政策方面,则需要在保障金融机构市场化、商业可持续经营的大前提下,以正向引导激励的方式,鼓励金融资源更多流向经济转型所需要的领域,避免金融机构为完成所谓的考核任务而扭曲资金配置。
财政政策同样可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在低通胀水平的当下实施更积极有为的调控,将更多财政资源用来改善民生和社会福祉,减轻居民和企业的后顾之忧,抓紧谋划实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股票配资最大的公司,以调控和改革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转型发展。